关键词 |
肇庆浅绛彩瓷器,浅绛彩瓷器私下交易,浅绛彩瓷器私下交易,浅绛彩瓷器私下交易 |
面向地区 |
清代晚期至民国早期,在景德镇出现了一种釉上彩绘瓷——浅绛彩瓷,风行全国达半个多世纪。事过一百多年的20世纪70—80年代,国内文物商店仍大量存有此类瓷器,被统称为“大路货”。当时,各级博物馆拒其于门外,民间收藏亦少之又少。“大路货”终成“积压货”,文物店只得按类、按规格成百上千的以“统货”外销或内销。经过 20 多年,“大路货”终于日渐。以至今日,当人们重新开始研究、收藏、欣赏浅绛彩瓷时,它早已因物稀而身价百倍了。浅绛,“浅”意为轻浅,“绛”指红色。“浅绛”原是借用中国画的概念,指以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擦,以淡赭、花青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画,起源于元代。
浅绛彩瓷器的市场行情鉴定价格。浅绛彩市场分析:十年前,若收藏浅绛,可能会被人嘲笑甚至是轻视。因为晚清民国瓷器历来不为世人所重,更何况彩质轻薄容易湮没的浅绛彩瓷。不过这几年来,浅绛彩瓷因为它兼具很好的欣赏价值与不错的投资价值,逐步成为人们的投资新热,不乏一件过百万元的例子。
程门浅绛彩瓷器瓷板画价格参考
2012年 清·光绪4年任焕章 浅绛彩人物花鸟大瓶 RMB 2,760,000
2011年 程门浅绛彩四季山水瓷板 RMB 2,760,000
2014年 程门浅绛彩四季山水挂屏 RMB 2,185,000
2011年 清·光绪9年 程门 浅绛彩山水花鸟集锦琮瓶 (一对) RMB 1,725,000
2012年 清·光绪8年 程门 浅绛彩山水瓷板 RMB 1,380,000
2012年 清·光绪 卧云山人 浅绛彩“八百春秋”螭龙耳尊 (一对) RMB 1,150,000
浅绛彩鉴定方法
其次是真款识与假款识的区别。浅绛彩瓷的伪器仿器上面都有伪款和题字,但也极易在细节上露出破绽。由于浅绛彩瓷作者多数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们题款的文字书法和内容也比较考究。而作伪者书写款识无非是照葫芦画瓢,不但书法拙劣,有时连文理都不通,同时,又因时代的变迁,今天的人所写的字在书风和行笔、结体等方面也与清末民国时有明显差别;而且伪款大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似一种书体,一个模式,很像出自一人之手。尝见浅绛彩瓷的现代仿品,冒充浅绛彩瓷大家许品衡。瓶的一面绘博古图,另一面题写款识,上书:“俩席之珍,悦目赏心,可久可大,宜古宜今,图以厥象,焕然一新,为将不尽,玩古怡情。许品衡作。”且不说上面的书法软弱无力,低俗拙劣,书写上也是错字连篇,不堪入目。尤为可笑的是,竟将许品衡的“衡”写成“冲”的繁体字“ ”,这说明作伪者连起码的文字基础也不具备。其实,许品衡书法亦不同凡响,从他真器的款题上看,他的行书得力于“苏黄”,清丽流畅中有纵横跌宕之气。用其真品真款一比,伪品不辨自明。其他真器的款识也都具备那个时代的特点,有的看似随意,但均有一定的书法功底。仔细观察真器款识,可知那时人写的字及语气、格局等确与今人不同,今人煞费心机也难仿出旧时代那种气韵和神态。只要多看多比较,就会逐渐悟出一些道道,找出一些规律。
浅绛彩瓷与粉彩的区别。浅绛彩瓷盛行于清同治、光绪时期和民国初年,衰落于民国二三十年代。其间在民国以后由于彩料的改变随即出现了浅绛彩向民国水彩、粉彩的过渡。一些人往往将这种过渡期的作品甚至民国以后的水彩山水画面的瓷器充作浅绛彩瓷,扩大浅绛彩瓷的涵盖范围。藏家在收集购买过程中,一定要将民国年间的粉彩瓷、水彩瓷与浅绛彩瓷区分开来,不要将其他类彩瓷作为浅绛彩瓷来收藏。
浅绛彩瓷珍品与工匠滥竽之作的区别。浅绛彩瓷的艺术魅力来源于浅绛彩瓷画师在瓷面上作画,这是文人画的艺术形式在瓷器上的再现,只有艺术水准高的作品才具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作为收藏爱好者,应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善于区分与劣品、品位高的作品与品位低的作品之间的不同,把眼睛盯在那些浅绛彩瓷画艺人的佳作上,不要良莠不分,走低层次循环的道路。在去伪存真的前提下,潜心收集艺术价值高的杰作,相信您一定会获得大的。
浅绛彩名家成交价格
清晚 金品卿 浅绛彩花鸟山水双耳四房琮式瓶
成 交 价:RMB 1,012,000
北京匡时拍卖
清·光绪 王少维 浅绛彩携琴访友图瓷板
成 交 价:RMB 1,035,000
清光绪 浅绛彩周友松诗文四方花盆
北京保利29.9万
2012秋季拍卖
清浅绛山水瓷板一套
尺寸:L:14.5cm、W:9.5cm
估价RMB: 无
落槌价:2万
清浅绛花鸟高足盘
尺寸:H:12cm、D:16.5cm
估价RMB: 无
落槌价:6千
LOT 1021
清 俞子明风格浅绛彩山水花鸟六条屏
俞子明,生卒年不详,字静山,名义维,号砚溪渔人、砚溪山人。古徽州人(今江西婺源)作品活跃期为同治十一年(1872年),到宣统二年(1910年),时三十多年,晚清浅绛彩瓷名家,工行书、篆书,擅画人物、花鸟、山水。
L: 104.5cm,W: 38cm
RMB: 50,
落槌价:RMB 110,000
兴起于十九世纪晚期、发掘于二十世纪晚期的浅绛彩瓷,在瓷器史上只存在了五十余年,在湮没一百余年之后,大放异彩。随着收藏队伍的扩大和理论研究的深入,其市场价值稳步上升。继中国嘉德(微博)、中拍国际、北京长风等拍卖行2010年陆续推出浅绛彩瓷专题以后,2011年天津海天、英国宝龙也推出了自己的文人瓷画专题。2008年以前,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三大家的瓷板、琮瓶、成对帽筒等器型价位在10万至15万元之间,而今年已跃升到40至50万元之间,其他瓷画大家如任焕章、汪藩、马庆云等人的作品价格也紧随其后。在2011年4月28日的苏州东方15周年大拍上,程门父子合作琮瓶一对(图1),以84万元成交。一些器型特的浅绛瓷器则更是受到浅绛彩瓷发烧友的追捧,在今年6月21日的长风拍卖会上,一件异形方瓶(图2)以10万元成交,而一件无款持花仕女瓶(图3)以7.5万元落槌。9月26日天津海天玉兰华堂专场,两套王少维屏风以120万元成交。浅绛彩瓷中的文房器因文人气息浓厚价格更是扶摇直上,在天津海天,李梦丹大口径笔筒以5万元的价位成交。10月份,在英国的宝龙拍卖会上,众多华人藏家展开激烈争夺,其中程门山水板(图4)以49.66万元人民币成交,其他画师的浅绛彩瓷也有不俗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