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别名 |
青花瓷器 |
面向地区 |
明代青花瓷器是指明代各个时期的青花瓷器,在中国青花瓷中影响深远。不同年代的青花瓷器具有不同的特点,但青花钴料都能很好地适应中国绘画的各种题材。
明青花瓷器的绘画用传统的毛笔,以各种线条和点染、渲染来完成画图。
官窑器物较少,多系民窑烧造。天启青花色泽有鲜艳明快的,也有蓝中泛灰程度较大的一类,工艺与明早期相比则明显粗糙,纹饰以涂染手法绘出,有泛蓝黑或灰色者,同时出现浓淡混水,层次分明,色泽葱翠的为向清代色泽过渡的清新色调。造型有梅瓶、炉、罐、壶、缸、花觚、净水碗、盘、碗、杯等。胎体一般多厚重,质粗松与坚致者并存。其精细作品,胎薄体轻,轻描绘画,细柔如宋画白描,为历代少有之妙笔,如书“大明天启元年孟夏月造”画八仙人物的龙钮钟和官窑款绘松竹纹小杯,就是晚明的。用浙料绘制色彩明快深沉的青花器面盆,始用皴染法,一改万历时的繁密风格,纹饰广泛,既有人物故事如达摩、罗汉,又有动物如虎、牛、芦雁、鱼、虾,也有大写意山水,具有豪放夸张的写意画特点。日本陶瓷学者将此类作品称之为“古染付”,属于外销商品,确有日本陶瓷风格。
.雍正时期的青花瓷(1723——1735年)
1.雍正朝仿明永乐宣德时的苏泥勃青较多,创新少。创新的有套杯,十个一套,心薄,微撇、身矮。借有灯笼尊、扁肚菊瓣瓶、贯耳瓶、蝠龙罐等。
2.工艺:粗工巧琢,考究建胎,不见接心。足根较深滚圆,俗称灯草根。民窑仿砂底,粗糙,有螺旋纹。
3.胎釉:详实雪白,瓷化程度好,胎体薄薄平均,釉汁津润津润。
4.青花:担负康熙白釉,白中闪青,部门仿明朝的苏泥勃青,但不是用进心料,而是用面染,使之晕散。民窑器收青带灰,足根圆,图案机械。雍正时,唐英督制的青花釉里红,颜色掌握自如,荣耀斑斓,红白相映,俗称唐窑。
5.纹饰:康熙后期开初,侧重于图案化,板滞,雍正时继绝。纹饰有仿明朝的云龙、云凤、云鹤、折枝花果、缠枝花草、花托八宝、贯套纹等,线条纤细。民窑有八卦、八仙、梵文、勾莲等。梵文扁长,图案化。扁体梵纹犹如躲文,机械。人物画有渔耕樵读,以男爲多;棋琴字画以女爲主。
6.款识:青花瓷上以楷书爲多,“年夜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六字三行款皆有。假托款,以仿成化、宣德爲多。民窑圆块款、肥白款、豆腐干款等。四朵花款,雍正后期坤隆后期皆有。